在NBA球星达米安·利拉德看来,强迫孩子走自己设定的道路,或许会扼杀他们内心真正的热爱,这位波特兰开拓者队的超级后卫在一次访谈中透露,尽管自己身为职业篮球运动员,却拒绝担任7岁儿子的篮球教练,他坦言,正是童年时无人强迫自己打球,才让他最终走上了欧博官网NBA的道路。

“我不会当我儿子的篮球教练,”利拉德语气坚定地说,“我希望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,而不是因为我而打篮球。”

利拉德的言论引发了体育界的广泛讨论,许多专家认为,这番话不仅揭示了职业运动员的育儿哲学,更触及了青少年体育培养中的深层问题——如何在鼓励与强迫之间找到平衡。

自由探索的童年

利拉德回忆,自己的篮球之路始于自然而然的兴趣,而非家庭压力,他在加州奥克兰长大,童年时期并没有被逼着参加严格的体育训练。“我打篮球是因为我爱这项运动,”他说,“没有人每天逼我练习,没有人告诉我必须成为职业球员,正是这种自由,让我能够真正享受比赛。”

他的经历与许多职业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,众所周知,一些体坛巨星如安德烈·阿加西和泰格·伍兹,童年时期经历了严苛的家长主导训练,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,却也付出了心理健康的代价。

运动心理学家阿曼达·瑞博士对此评价道:“利拉德的做法体现了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,研究表明,当孩子能够自主选择体育活动时,他们更可能长期坚持并获得成就感,而不是因为压力而最终放弃。”

利拉德坦言,不为7岁爱子执教篮球 自由成长铸就NBA巨星

青少年体育的过度竞争文化

当今青少年体育环境日益竞争化,许多家长从孩子幼年就开始为他们规划体育生涯,聘请私人教练,参加全年无休的比赛,这种环境下,利拉德的选择显得尤为特别。

“我看到很多父母在场边对着孩子大喊指令,批评每一个错误,”利拉德表示,“这让我思考:这些孩子是真的热爱比赛,还是只是在满足父母的期望?”

数据支持了利拉德的观察,美国国家联盟青年体育协会报告显示,约有70%的孩子在13岁前退出组织性体育运动,主要原因包括“不再有趣”和“压力太大”。

前NBA球员杰伦·罗斯对此深有感触:“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打球是为了摆脱贫困,但现在情况不同了,利拉德提醒我们,体育的本质应该是快乐和成长,而不仅仅是输赢和奖学金。”

利拉德坦言,不为7岁爱子执教篮球 自由成长铸就NBA巨星

培养内在动机的价值

利拉德表示,他虽然不会担任儿子的正式教练,但仍然会陪伴他打球,分享自己对篮球的理解。“我会在他需要时提供指导,但更重要的是让他自己探索和发现。”

这种培养内在动机的方式得到教育专家的认可,斯坦福大学体育教育教授乔安娜·哈珀指出:“当运动由内在动机驱动时,孩子更可能发展出韧性和创造力,利拉德的儿子不需要另一个教练,他需要一个支持他探索的父亲。”

利拉德补充道:“如果他最终选择篮球,我希望是因为他真心热爱,而不是因为我的影响,如果他选择其他道路,我也会同样支持。”

职业运动员的育儿挑战

作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,利拉德的儿子小达米安自然生活在篮球的阴影下,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身份,而非永远被定义为“球星的儿子”,是利拉德考量的重要问题。

“我希望他知道,爸爸的职业只是爸爸的选择,不代表他也必须走同样的路,”利拉德说,“他有权利尝试各种可能——音乐、艺术、科学,任何他感兴趣的方向。”

这种开放的态度在职业体育界并不常见,许多运动员后代承受着超越父辈成就的巨大压力,往往导致运动生涯过早结束或心理问题。

洛杉矶湖人队球星勒布朗·詹姆斯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,他给予儿子布朗尼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,尽管外界早已期待他们成为NBA首对父子同场竞技的组合。

重新定义成功体育育儿

利拉德的立场引发了对“成功体育育儿”的重新定义,传统上,成功的体育父母被视作那些培养出冠军选手的人,但新的观点认为,真正成功的体育父母是那些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关系与运动的人。

“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孩子是否成为职业运动员,”运动心理学家瑞博士强调,“而应该是他们是否通过运动学会了团队合作、坚韧不拔和享受生活。”

利拉德总结道:“我希望我的儿子记住童年是快乐的,不管他选择什么道路,如果我作为父亲成功了,那不是因为他打了NBA,而是因为他成长为了一个快乐、健康、有自己激情的人。”

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青少年体育世界中,利拉德的育儿哲学提供了一种清新视角,或许,给孩子空间自由探索,不把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强加于他们,才是培养下一代真正冠军的关键——无论他们最终选择何种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。

正如利拉德所证明的,无人强迫的童年反而可能孕育出最卓越的成就,当他站在NBA赛场上投出那些关键球时,驱动他的不是别人的期望,而是内心深处对篮球纯粹的热爱——这正是他希望传承给下一代最宝贵的财富。